搜索

庐州城里寻年味 年俗文化意蕴长

发表于 2025-05-29 03:53:35 来源:西游大长官

  ○虾子灯 徐振华 摄

  

  洋蛇灯舞动起来气势磅礴,庐州灯火通明,城里很是寻年气派!其壮观的味年场面和精湛的表演曾被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和《中国文化报》等媒体誉为“中华一绝”。2012年又被中央电视台《乡村大世界》录制为龙年春节节目。俗文

  虾子灯:古老传统“玩”出时代新姿

  龙灯、化意蛇灯、蕴长狮灯、庐州荷花灯……这些花灯名,城里你或许并不陌生,寻年但有一种“虾子灯”,味年不仅听上去妙趣横生,俗文舞起来也是化意别有一番风姿呢。

  “虾子灯”广泛流传于巢湖沿岸的蕴长农村地区,春节舞虾灯目的庐州是祈求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

  巢湖“虾子灯”源于巢湖市坝镇。坝镇早先多魏姓聚居,人称魏家坝。古时候,巢湖和白湖都直通大海,直到今天,魏家坝依然有西海梢之说。它像一片荷叶漂在水中,人们说这里是荷叶地,水涨地也高。

  魏家坝原是个水码头,但人们最怕的却是大水。洪水来了,黄稻圩一破,村民只好到外地去讨饭。有一年,又发大水了,但是,没过两天,水就退去,人们感到很古怪。

  水退之后,这里的沟沟凼凼里,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虾子。一位白眉老道告诉人们,是虾姑娘将水蛟赶走的!于是人们对虾姑娘感恩戴德,以后每到春节,镇上就玩起“虾子灯”,并秉烛焚香以敬奉虾神。魏家坝玩“虾子灯”,至今已历经千年。

  说来也真神奇,自从玩了“虾子灯”之后,这一带就很少发大水,而且地势也越来越高,水也退得越来越远。至今,坝镇仍有许多村名里带个“埠”字,就是早先近水的缘故。解放后,镇上的外来户逐渐多了,魏家坝这才去掉了“魏”字,改名为“坝镇”。

  关于“虾子灯”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:相传虾子灯起源于唐宋年间,巢湖地区连续三年大旱,百姓民不聊生,苦不堪言。因为古话说:“龙游浅水遭虾欺,虎落平阳被犬欺”,于是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玩“虾子灯”祈求老天下雨,传达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。

  虾子灯用细篾条和麻丝扎成,小的扎5节,连成整体,用一根竹棍顶着玩。大的7节,扎成头尾两部分,由一个姑娘(或是假姑娘)站在中间,虾头扎在腰前,尾部扎在腰后。虾子灯外表用油纸糊成,再用彩笔在上面作画、点睛。玩灯时,灯里点上蜡烛,通体透亮,五彩缤纷,甚是好看。

  玩虾灯一般都要扎成一对大虾灯、一对小虾灯、一对高挑的球灯,另扎一对引灯与之结伴,合成八仙人物。出灯时引灯在前,八仙说唱,另有锣鼓、唢呐、胡琴伴奏,沿街观众常以鞭炮、火铳喜迎。所有的灯芯人和举灯人,都按规定穿梭走动。最后,虾灯明火相聚在水边并熄灯而归,喻虾神归水。

  除了巢湖坝镇的虾子灯,庐江盛桥虾子灯也十分有名。盛桥虾子灯流传于庐江县盛桥镇薛岗村,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,是当地渔民祈求国泰民安、鱼虾满舱的一种表演形式,已被列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历经岁月的变迁,虾子灯的照明设备与吹奏乐曲都进行了不断的改进。新时代,新征程,如今的盛桥虾子灯队伍发展到40多人,年轻人已成为其中的主力军。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秦鸣

  通讯员 方克逸 柳迎春 徐振华 束文杰 (除署名图片外,其余均为资料图)

随机为您推荐
友情链接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庐州城里寻年味 年俗文化意蕴长,西游大长官   sitemap

回顶部